【金瓜貢茶·普洱茶 】野化古茶園清明春生茶

金瓜貢茶(貢茶白毛尖 清代形制團茶) 野化古茶園清明春生茶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誇雀舌

色: 新茶湯色淡金晶亮

香: 木脂香 野蜜香

味: 清雅甘潤

氣: 地道綿長

韻: 韻葉冰霜倍清絕

分类:

描述

品種: 雲南大葉種野放型 大喬木

土壤: 赤紅壤

氣候: 低緯高原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產地: 瑤寨

禪意: 禪那

北緯: 21°09/~- 22°23’

海拔: 1700~1800m

胸徑: ≥64cm

樹高: ≥12m

產品規格:500克 / 1000克 / 2500克

《普洱茶記》1825年(清 •阮福)“《思茅志稿》雲: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較眾茶樹高大,土人當採茶時,先具酒醴禮祭於此:又雲茶產六山,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或士中雜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於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采而蒸之,揉為團餅。

“福又撿貢茶案冊,知每年進貢之茶,立於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採辦,並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時,須以三四斤鮮茶,方能折成一斤幹茶。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裝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領銀承辦。”

《普洱府志》1850年道光刊本172頁 “茶之嫩老則又別之,以時二月采者為芽茶,即白毛尖。”〝思茅廳每歲承辦貢茶,例於藩庫銀息項下支銀一千兩轉發採辦,並置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承芽茶、蕊茶,裏盛茶膏,共八色。”

《中國熱帶作物〉第一編,1940初版192~193頁 “第一次春茶,在二月上旬至三月下旬,名日春茶期,此時所獲之茶,品質最佳,製造後色鮮美觀,如第六十三圖 鎮越縣之貢茶(白毛尖)。”

據大量清至民國史料記載,清代有普洱貢茶謂白毛尖,其原料為毫長而白的特殊品種一一“於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做貢”。猿抱子公司於2012年在一片荒廢百年的野放古茶園中找到了蕊極細而白的獨特貢茶品種,采白毛尖製成一芽一葉普洱生茶。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成为第一个“【金瓜貢茶·普洱茶 】野化古茶園清明春生茶” 的评价者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9 + 16 =